您當前的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中醫(yī)藥文化
一日三餐,餐后你會做點啥?
有的人會刷碗、有的人會刷手機、還有人會刷步數(shù)……那么,哪個才是飯后正確姿勢?你知道嗎?
剛吃完飯,做什么最好?
?忌:立刻運動
吃飽了,運動一下并不能消食。尤其是一些劇烈運動,更不應馬上就做。
這是因為,在運動時,人體中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(tǒng),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,容易誘發(fā)功能性消化不良。
而且,飯后馬上運動對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胃下垂及做過胃部切除手術的人群尤其不利。
?忌:馬上躺下
吃飽了就躺下,不僅容易誘發(fā)胃食管反流等腸胃疾病,還容易長胖,也不利于控制血糖。
白天進餐后不宜立即臥床,晚上睡前2~3小時不宜再進食。
?宜:小坐一會兒
為了確保心、腦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,進餐后最好不要突然起身,以免引起心腦血管供血不足。
比較保險的做法是,吃完飯在原位小坐十幾分鐘,然后再起來走動。
此外,我們還可以根據(jù)餐后時間選擇合適的運動——
1.飯后半小時內:不要劇烈運動,可以做些輕量的活動,比如洗碗、擦桌子、掃掃地等。
2.飯后半個小時后:可以進行走路、廣場舞等等低強度的運動。
3.飯后1小時:可以進行快走、慢跑、跳操等中等強度的運動~4.飯后2個小時:可以進行各種體育鍛煉,看你喜歡。
要注意的是,如果飯后做運動的時候感覺到身體不舒服,那么最好先緩緩再做,免得傷害身體。
餐后是自測腸胃健康的關鍵期
進食過后,腸胃開始工作,此時,一些平時隱藏的腸胃不適癥狀,很有可能會暴露出來。
如果飯后出現(xiàn)以下4種問題,可能是疾病導致的,就需要當心了。
1.脹氣
吃完飯脹氣的人,可能與進食過快、狼吞虎咽有關。如果改變進餐速度后癥狀仍無改善,應考慮是否有慢性胃炎、胃下垂等疾病。
2.腹瀉
飯后立即腹瀉,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會發(fā)作,有時有便意但上廁所卻無大便,人也沒有消瘦,可能與慢性過敏性腸炎有關。
3.嘔吐
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飯后嘔吐,建議做胃鏡檢查。除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,還可適當吃點胃動力藥或胃黏膜保護劑。
4.打嗝
打嗝的病因有很多,多由消化不良引起,慢性胃炎、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癥也會導致打嗝頻繁。
此外,如果突然打嗝不斷,并伴有消瘦、食欲減退等癥狀,需要引起注意。
飯后宜做4件事
1.漱口
吃完飯后漱口,是保護口腔健康的有效方法。
漱口可以清除食物殘味和殘渣,使細菌不容易在牙齒上滋生。一般來說,用鹽開水漱口的效果最好。
2.舒展
剛吃完飯,可以稍稍站一會,利用這段時間,伸伸腰、踮踮腳尖、做做深呼吸,都能提神醒腦。
3.按摩膝蓋
從中醫(yī)理論上講,早晨7~9點主胃經(jīng),胃經(jīng)在中醫(yī)經(jīng)絡里被稱作“長壽經(jīng)”,經(jīng)過膝關節(jié)。
早餐過后20分鐘左右,用手反復摩擦膝關節(jié),可以使胃經(jīng)通暢。
4.敲打小腿外側
早餐后敲打小腿外側5分鐘,有助延年益壽。
可重點拍打足三里穴,能生發(fā)胃氣、燥化脾濕,有利長壽。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,但有益健康。